激光粒度仪工作原理,从散射到衍射的粒径测量奥秘
激光粒度仪工作原理
想象你手中握着一把沙子,每一粒都蕴含着不同的秘密。你如何知道这些沙粒的大小和分布?这时,激光粒度仪就派上用场了。它就像一位微观世界的侦探,用激光束揭示颗粒的奥秘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探索激光粒度仪的工作原理,揭开它背后的科学秘密。
激光粒度仪的核心原理是光的散射。当一束激光照射到颗粒上时,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?激光束会与颗粒发生相互作用,一部分光被吸收,一部分被反射,还有一部分则被散射。散射光的方向和强度与颗粒的大小密切相关。颗粒越大,散射光的角就越小;颗粒越小,散射光的角就越大。这就是激光粒度仪能够测量颗粒大小的基本原理。
激光粒度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静态光散射和动态光散射两种方法。静态光散射法(Static light scattering,SLS)是利用光电探测器收集散射光的光强、能量等信号,通过计算解读从而获取颗粒尺寸信息。这种方法获取的是一次得到的瞬时信息,因此称为静态法。静态光散射法又分为小角向前散射法、全角度散射法、角散射法等。
在小角向前散射法中,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过扩束、准直后成为平行光,颗粒在平行光照射下产生散射,在焦平面上形成Airy斑。大颗粒对应的光环半径小,小颗粒对应的光环半径大。通过这种原理,可以推导出粒子的粒度及其分布信息。
全角度法则利用了入射光被粒子散射后强度减小的原理。光强衰减比例由粒子粒径大小决定,通过这种方法进行的粉体粒径测量称为全角度法。在某一方向下,粒子的散射光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颗粒尺寸和形貌,采用这种方法测量散射光中包含粒子尺寸信息的方法称为角散射法。
动态光散射法(Dynamic light scattering,DLS)则是通过测量光强随时间的变化来实现粒度测量的。它也被称为光子相关光谱(PCS)和准弹性光散射(QELS)。根据Rayleigh散射原理,在粒子尺寸远小于光波长的情况下,动态光散射法可以有效地测量颗粒的大小。
激光粒度仪的光路设计也非常关键。它通常由发射、接受和测量窗口三部分组成。发射部分由光源和光束处理器件组成,主要为仪器提供单色的平行光作为照明光。接收器是仪器光学结构的关键,它由傅立叶选镜和光电探测器阵列组成。测量窗口则让被测样品在分散的悬浮状态下通过测量区,以便仪器获得样品的粒度信息。
接收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傅立叶变换。激光粒度仪的光学结构是一个光学傅立叶变换系统,即系统的观察面为系统的后焦面。由于焦平面上的光强分布等于物体(不论其放置在透镜前的什么位置)的光振幅分布函数的数学傅立叶变换的模的平方,即物体光振幅分布的频谱。激光粒度仪将探测器放在透镜的后焦面上,因此相同传播方向的平行光将聚焦在探测器的同一点上。探测器由多个中心在光轴上的同心圆环组成,每一环是一个独立的探测单元。这样的探测器又称为环形光电探测器阵列,简称光电探测器阵列。
激光粒度仪的应用非常广泛。在建材、化工、冶金、能源、食品、电子、地质、军工、航空航天、机械、高校、实验室、研究机构等领域都有应用。例如,在制药行业中,激光粒度仪可以用于测量药物颗粒的大小和分布,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治疗效果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,它可以分析面粉、糖粉等颗粒的大小,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。在涂料和油漆行业,通过颗粒分析,可以优化配方,提高涂层的质量和耐久性。在矿石颗粒分析中,它可以帮助优化矿石处理过程,提高矿石的利用率。
激光粒度仪的优势也非常明显。它不受温度变化、介质黏度、试样密度及表面状态等因素的影响,只要将待测样品均匀地展现于激光束中,即可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。此外,激光粒度仪的测量方式十分简单,只需将待测物质样品均匀地放置于激光束中,并打开设备,便可以得到准确的测试分析结果。
激光粒度仪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。随着科技的进步,激光粒度仪的精度和效率都在不断提高。未来,激光粒度仪可能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,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持。
探索激光粒度仪的工作原理,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。它让我们能够看到那些肉眼无法看到的颗粒,了解它们的秘密。通过激光粒度仪,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颗粒的大小和分布,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惊喜。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,发现更多科学奥秘吧!